• 投資學堂
真假殘價
港股市場中,「殘價」技術特別適合港股市場,因其價格波動幅度大,經常出現股票價格低於其實際價值的情況。我們透過系統性的方法尋找這些價格被低估的股票,從而獲得潛在的高額回報,有時甚至可能迎來超過50%的反彈。
然而,準確地捕捉到股票的殘價其實非常困難,尤其是對於沒有經過系統學習的投資者來說,更是難上加難。
殘價理論的兩個主要邏輯來源包括:第一,基於公司的清算價值。我們假設公司接近倒閉並進行清盤,這時公司仍會有一定的剩餘價值。如果股票價格跌至這一清算價值,我們便認為這是殘價。第二點則針對一些經營穩健的公司,如騰訊控股等,其股價不可能跌至清算價值。因此,我們通過橫向與縱向的比較,尋找股票價格的低點,從而找到事後看來的最低價位。比如,當我們在330元買入騰訊控股時,就是一個成功捕捉殘價的例子。
然而,市場上充斥著許多誤導性的投資知識與技術。例如,有人認為低市盈率的股票就是好股票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以某些市盈率極低的公司如袞州煤業為例,其市盈率可能僅有三倍多,甚至一些小型股市盈率低至1-2倍。然而,這些公司可能面臨巨額負債或即將倒閉的風險,因此,即便市盈率降至一倍以下也不足為奇。
真正的殘價應該基於公司的資產負債表、現金流以及基本業務結構來評估,而不是僅僅依賴市盈率或市賬率。投資者需要明白,估值可以不斷下跌,若選擇過於弱勢的股票,其股價可能會無限下滑,這並不罕見。
一個經典的例子是匯豐銀行。若單以股息率來衡量,匯豐銀行在40多元時似乎已達到初步的殘價。然而,由於其不穩定的財務狀況和不健康的派息政策,估值持續下降,在最嚴重時刻,甚至比大時代的最低點還要折讓20%至30%。這正是錯誤學習假殘價的嚴重後果。